Curiosity(好奇號)的任務是要在火星進行科學研究及分析,為未來人類到火星時作參考,所以會對更大的範圍作詳細的研究,在地質上分析火星的地形、輻射強度和礦物,以判斷火星的過去和現在是否有水的存在,以及水是否在地形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角色,在氣候上分析火星大氣的歷史,試圖找出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。
Curiosity(好奇號)的著陸地點是在火星赤道附近的蓋爾隕坑(Gale Crater),由於體積龐大的Curiosity(好奇號)著陸方式都和以往不同,以往是使用的安全氣囊彈跳著陸,而這次著陸的過程被 NASA 稱為是驚險七分鐘(Seven minutes of horror),因為從火星大氣層上空開始到著陸為止,一共只有七分鐘的時間,因為火星的自轉的關係,地球上的訊號要抵達火星卻要 14 分鐘,所以整個著陸過程是完全依賴 Curiosity(好奇號)上的自動系統來完成工作,地球的控制中心都是無能為力。
首先是利用火星的大氣層來減速,特別設計的隔熱盾(Heat shield - 4.5 m diameter)在降落的過程中提供保護,將外面高達攝氏 2100 度的高溫隔離。從 80km 的高空,一直到 11km 的高度為止,都由隔熱盾產生的阻力來減速。然後用可以撐著兩倍音速的壓力的降落傘來再減速,到了 8km 的高度時,Curiosity(好奇號)已經被減速到約每小時 500 公里的時速,此時下面的隔熱盾會脫離,露出負責拍攝地面景象的相機和六道測量高度的雷達波,雷達波提供的高度數據給電腦計算作調節。
1.
Cruise stage(巡航罩)
2.
Backshell(底殼)
3.
Descent stage(噴射推進器)
4.
Rover(火星探測車)
5.
Heat shield(隔熱盾)
6. Parachute(降落傘)隔熱盾脫離後約 80 秒,降落傘亦脫離,Curiosity(好奇號)開始自由落體,此時高度約為 1.6km,時速大約是 225 公里左右,載著 Curiosity(好奇號)的著陸裝置在離開降落傘一小段距離後會先發射橫向火箭,避免進一步減速的過程中和降落傘又撞在一起,隨後發射向下的垂直火箭,將 Curiosity(好奇號)在離地 20 公尺左右時進一步減速到基本上接近飄浮在半空中。為了避免 Curiosity(好奇號)儀器受損,一組長長的纜繩會開始將 Curiosity(好奇號)垂吊下來直到安然落地為止。知道 Curiosity(好奇號)已經成功落地,著陸裝置會自行斷開纜繩飛向一側,避免撞上剛降落的 Curiosity(好奇號)。最後再將電腦從降落模式切換成地表模式,就完成功著陸。
Curiosity 著陸後傳回第一張的照片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